曜变天目在世间仅存三件,三绝碗分别藏于静嘉堂文库、京都的大德寺龙光院、还有大阪的藤田美术馆。日本对曜变天目极为珍视,不仅将此三件曜变仅视为国宝,更是将静嘉堂所藏曜变称为“世界第一碗”。
16世纪前期,《君台观左右账记》将“曜变天目”称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原静嘉堂曜变的藏者——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一生都未用该碗喝过茶,他说,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所配用的。
在日本,曜变天目很少对外展出。静嘉堂和藤田美术馆每隔十年才对外展出一次,而龙光院几乎没有公开展出过。作为一般人,是很少有机会能亲眼见到的,何况乎它们还是在异国他乡。
那么,曜变天目究竟有多美,我们仅能从网络上少量的图片和视屏略为感受。在此情形下,如果有亲眼目睹者来为我们转述,或许从文字上我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深层次的了解。
这里,我们来转述两位亲眼目睹者的描述。
目击一:龙光院曜变天目
来源:古陶瓷专家陈显求教授著《扶桑鉴宝记》。
“这次我们得到慷慨允诺,特意去鉴赏国宝,第二号曜变天目茶碗,它最初为津田宗及所有。自龙光院创建以来,这只茶碗已是当时的重要珍宝,从来都是不出院门的。
知客僧在廊檐下铺上约2米长 1米宽的绵垫,,然后把白布包着的一个大木箱打开,把四重的一个比一个小的箱子逐一取出,打开后,从小布袋取出这只国宝。主人们客气地先请我到廊上鉴赏。
开始时并未引起我的特别注意,然而数分钟后,阳光突然耀眼地从太空射来,正好使廊上洒满了灿烂的金光。知客僧匍伏在垫上,双手不离地持碗绕其轴线缓慢地作360度不断旋转,碗内的釉面上放射出道道霞光。釉面上曜斑的分布量比静嘉堂国宝较少,但闪烁着的七彩丝毫也没有逊色。特别是在碗壁与碗底交界处的某些部位,明显地放射着鲜蓝色和青绿色而且边界分明的毫纹。
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整个宝物的黑色釉层内放射出紫蓝色的霞光,随着不断转动满室宝光浮动,正应“紫气东来”之兆,冥冥间如有神在,这就是宝气?这就是此宝的艺术之神?其艺术的精髓随着紫光洒向人间并且永恒地与世长存?釉层透暗蓝,万道紫色霞光正是此宝的特征,是其它曜变所没有的。其神韵是无法从彩色照片上所表现出丝毫的。”
日本龙光院所藏的曜变天目,口径为12㎝,于1951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龙光院很少出示该盏,这里我们也仅能提供有限的几张图片,以飨各位。
目击二:藤田美术馆曜变天目
来源:三联周刊,王凯著《日本古茶具:博物馆里的茶道轨迹》。
“日本的私人博物馆展览品往往不多,一、二楼的文物加起来也就30件左右,所以特别容易就发现了那只天目曜变碗。
按照事先看到的文字材料,据说这只曜变碗和我们没能看到的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外观非常近似,只是斑点不全相同:这只内外都有斑点,但是外壁斑点不多,不过也更加多变化莫测的趣味。内壁密布“油滴状曜变斑”,走近了玻璃柜,才看见所谓的“油滴曜变斑”是什么样子。
这件曜变天目在普通荧光灯下的效果
这只天目乍看并不起眼,碗也不大,口径是12厘米多,外面黑,口沿有一圈银亮的白边,远看去,上面布满了油滴。如果站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也许真就把它当成了油滴天目。可是一旦换角度,那些看上去是油滴的东西会突然焕发异彩。
一般的油滴为金黄色,而且比较有规律,但是,这只曜变天目的油滴并不规律,在黑色的釉底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各种斑点,很多是圆形,然后这些圆形又挤成一团团,如果固定在一个点观看,还看不到闪烁的斑点。
但是围绕在在玻璃柜四周转圈,最美丽的曜变光斑出现了,本来只是黑釉的地方开始出现了幽幽的蓝色光点,像浩瀚星空。尤其是联成片的地方,则是想象中的星云团。不得不钦佩宋人的审美,也难怪日本人将之视为“一个碗中可以观看到的宇宙”,特别珍惜之。
没有想到,这么一只看起来丝毫不起眼的碗,在转动时,就开始有了最灿烂的光华——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宝光。
在解说词里写着,由于斑点间有一层很薄的干涉膜,当转动的时候,物理光学现象就产生了,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彩色变异——这也是人们说的曜变天目有宝光或者佛光的原因。
不过,据说几只曜变天目的宝光是不一样的:静嘉堂的那只是小珠包裹体,发的是七彩光芒;龙光院的是时强时弱的蓝紫色光;而我们眼前的这只,闪烁棕色光芒,其中还有金星结晶。
光看解说词无法理解这种光芒,我们只是一圈圈地围绕着这只天目观看,那些本来不大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光斑随着角度不同,会变成不同的光芒点。并不如同我们事先听说的棕色光芒,而是各种颜色的光芒都有,大概还是反射角度的原因造成,最明显的仍旧是大团大团的蓝色光斑。
也许因为灿烂的颜色所产生的联想,每圈下来,都能看到那些闪烁如星辰的光斑,真感觉自己是在灿烂的星空下观看着宇宙的奥秘,当然,只能通过一个小碗那么大的孔洞去窥看——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只碗,都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叹。”
强光下的曜变
该曜变天目何时传入日本的,不过在江户时代,已经在幕府德川将军家族中。德川家康死后,他的茶道用具传给了自己的第十一个儿子德川赖房;1918年,为藤田平太郎购买,现在归藤田美术馆所有;1953年成为国宝。
陈显求教授和王凯先生的描述中,留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曜变天目的美、曜变天目的神奇,不仅赞叹宋代建盏匠人的伟大技艺,更是拜服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